重大疾病保险缺口巨大,消费者如何选对产品?

沃保整理
2023/01/04
罗春光
三明 君盛联合
查看名片
近日,新冠肺炎更名为新冠病毒感染、降为“乙类乙管”后,并不会影响重疾险和医疗险理赔。

  近日,新冠肺炎更名为新冠病毒感染、降为“乙类乙管”后,并不会影响重疾险和医疗险理赔。对重疾险而言,如果被保险人因为新冠感染引起肺部并发症,或者其他重疾并发症,严重的达到重疾条款判定标准的,便可以理赔。

  12月28日,记者注意到,由某险企推出的“健康福·终身重疾险(升级版)”(下称“健康福终身重疾险”)在互联网保险代理平台蚂蚁保上线。同时,该产品凭借保障时间长、范围广、性价比高等特点,成功入选蚂蚁保“金选”。至此,已有多家保险公司的共50款产品成功入选“金选”平台。

重大疾病保险缺口巨大,消费者如何选对产品?

  事实上,近年来,随着经济增速减弱、居民收入预期下降、保险代理人队伍转型等多重因素影响,重疾险销售持续承压,2021年保费下滑6.7%,新单保费收入同样出现持续下滑趋势。在这种背景下,险企该如何寻求突围?消费者又该如何选对重疾险?

  满足消费者不同需求

  近年来,重大疾病呈现年轻化趋势,而年轻人健康保障意识也在提升。数据显示,2022年在蚂蚁保“金选”购买保险的保民中,80后、90后和00后用户合计占比超80%。健康福终身重疾险的产品设计也符合年轻人的消费习惯,比如,除了按年缴费外,用户还可选择按月缴费,减轻了一次性支付的经济压力。

  还有数据显示,重疾险的保单在过去27年间共销售近3个亿,已覆盖近2亿人口,与我国14亿人中具备重疾险支付能力的人口数量持平。但根据记者综合80余家寿险公司发布的2021年理赔报告来看,重疾险赔付金额逐年递增,占比达35%,但件均保额仍较低,大部分公司理赔金额件均都在10万元以下。然而,受到医疗费用逐渐增长、通货膨胀等因素影响,目前重大疾病康复费用一般需要10万-50万元不等,保障缺口巨大。

  对此,有专家向记者表示,目前投资环境欠佳、经营成本增高,靠利差和费差经营赚取利润的时代已经过去。重疾险作为险企新业务价值的主要贡献者,不可能被放弃,但需要做好产品创新和销售理念的转变。

  蚂蚁保保险产品负责人严捷告诉记者,对蚂蚁保来说,推出长期重疾险这类客单价比较高的产品,在重疾险领域仍处于起步阶段。这也是平台和合作伙伴一起不断打磨产品的原因所在。“后面我们还会不断完善长期重疾险产品在售前、售中、售后的闭环服务,让我们平台的重疾险在有好产品、好服务的基础上,给用户带来更加全面的健康保障。”

  “只要站在消费者角度,以消费者为中心做产品,就一定能够有更好的发展空间。”上海某资深保险经纪人向记者表示,站在客户角度去满足他们的需求,不仅限于保额的匹配,也希望保险公司能够用高性价比的方式去匹配消费者的需求,以弥补消费者的医疗支出或者收入支出。

  “在服务方面也要做创新,比如让消费者能够找到合适的医生,用好的方式和性价比高的方式得到治疗。”该保险经纪人补充道。

  重疾险选短期还是长期

  对于市场上有关“医疗险、惠民保将取代重疾险市场地位”、“有了医疗险就不需要重疾险”等多种质疑声,某险企互联网产品和数据负责人曾莹向记者直言,近几年百万医疗险、惠民保确实影响到重疾险的发展,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可替代重疾险。医疗险的功能,是解决看病的治疗费用,是对基本医保的补充;重疾险主要解决的是医疗单据上看不见的费用,比如重大疾病之后,可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,甚至一辈子的康复费用。以及患重大疾病之后,个人身体的改变以及对未来预期的改变,导致收入损失的部分,让家庭生活质量不受影响。

  那么,重疾险该选长期还是短期?曾莹指出,短期重疾险在消费者年轻的时候,保费较低。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,风险越来越大的时候,保费也越来越贵,而且短期的重疾险不保证续保,保险公司有可能随时终止其投保,很可能在消费者最需要的时候,突然买不到保险了。这是短期或者1年期重疾险不足的地方。相比而言,一份长期重疾险的保障是非常稳定的,能够保证消费者在有风险的时候得到应有的保障。同时,现在的重疾险设计责任非常丰富,赔付次数较多,不会因为一次赔付保单终止,这是长期重疾险的优势所在。同时还能均衡保费,不会因为被保险人年龄增长而提升费率。

  重疾不重(北京)健康科技创始人丁云生认为,没有完美的产品,但有完美的产品组合。每个产品,都有它适合的客户。不管怎么样,原则就是根据收入来定保额,即根据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来定保费,在保费预算范围内,尽可能买到足额的重疾险,比如保额为年收入的5倍及以上,重疾险这座“高山”足够高。在足额的重疾险之后,再尽可能保证保障长期。

  丁云生建议,可以根据消费者理财偏好来推荐适合的产品。如果消费者青睐银行定存这类理财方式,那么可以选择长期、储蓄、返还型的重疾险。反之,建议买定期、消费型的重疾险。(文章来源:国际金融报)

罗春光
三明 君盛联合
查看名片
首页
保险方案
保险指南
我的动态